搜尋

搖臀揉腹功講解

搖臀揉腹功我的養生運動
搖臀揉腹(基本功)
腳的九個動作
如圖示
搖臀揉腹功腳的九個動作
按摩頭部穴位順序
①.印堂(左右)②·兩側的太陽穴③·兩側的眉陵骨④·兩個眼眶⑤·鼻兩側迎香穴⑥·人中穴⑦·承漿穴⑧·左右兩側上牙齦⑨·左右兩側下牙齦⑩·兩手托下巴兩姆指按住翳風穴,臉夾,⑪·臉夾左側掩耳,右側掩耳⑫·兩手肘靠攏左躺掩耳,右躺掩耳等。
腳的動作由①開始,配合做完頭部所有穴位。接著做腳的第②個動作,和頭部所有動作。依序做完所有九個腳部動作。
這是一套完整的功法。
若經過老師親自指導,效果奇佳。如頭部按摩,手所擺的位置是否對(穴)位,手的擺式上下是否合宜適中,臀部的摇擺竅門是否捉拿得準,脚的擺式是否有放鬆等等,有很多的微小細節需要注意。但那怕怎麼摇不對位,對便祕、夜尿都可快速改善。

◉注意事項:
①.腹下枕頭擺放在肚臍附近,但一定要在肋骨之下,不可以壓到肋骨。
②·練習時,覺得疼痛,先調整腹下枕頭;若調整過後還是疼痛,請立即停止練習。

☛ 按這裡 關於搖臀揉腹功
☛ 按這裡 基本功務必牢記
☛ 按這裡 提肛做對了嗎?

提肛做對了嗎?

今天講解的是提肛運動。人體三條經脈都要經過肛門。
督脈是主一身的陽氣,督脈絡腎,與腎氣相通,腎主生殖,故督脈與生殖功能有關。
任脈循行於腹部正中,腹為陰,有著「陰脈之海」之稱,是主一身的血液。
衝脈起於胞宮,又稱「血室」、「血海」,是主人體的生殖生長和發育。這三條經脈都經過肛門。所以提肛運動是補腎、益氣保健的好運動。
老師特別提出,提肛和縮肛是不同的,其分別如影音所述。


基本功務必牢記

搖臀揉腹功
準備事項:缺一不可
搖臀揉腹功失眠便祕腸胃不適
(a)瑜珈墊。
(b)腹下的枕頭尺寸要對。
(c)最重要的是練功前先喝300~500cc的溫開水。
(d)每天早晚各做一回。(起床後,睡覺前。)
(e)選擇適當的場所。以上五點缺一不可!

溫馨提醒:基本功務必牢記
每逢周日上午八點呂老師來到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園區傳授此功法,歡迎參加!
☛ 按這裡 關於搖臀揉腹功
☛ 按這裡 搖臀揉腹功講解
☛ 按這裡 提肛做對了嗎?


關於搖臀揉腹功

一個偶然的機緣,呂旅銓先生在美國和一位來自大陸的師父學習「搖臀揉腹功」。包含「深層按摩」,「拉筋」和「搖臀揉腹」。主要是俯臥,以枕頭塾在肚臍四周,利用臀部的左右擺動,按摩腹部及腹內的器官,並活絡全身筋骨與關節、促進氣血循環,解決失眠、手腳冰冷的困擾。尤其是改善便祕或腸胃不適的效果顯著,連夜尿次數也迅速減少。
近期呂先生不定期在各地義務指導,也來到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園區傳授此功法。歡迎需要的朋友前來共襄盛舉!

科學氣功

人完全清醒時, 腦波頻率甚高, 睡眠時頻率甚低, 在半睡半醒間, 有一狀態稱為氣功態。 清醒而入靜, 使腦電波頻率降低至氣功態, 即大約至 alpha 波(頻率8~13Hz)。現代科學積極宣導α波是為人們學習與思考的最佳腦波狀態。
 國立台灣大學前校長李嗣涔博士從實驗測量了氣功師父,在練氣時腦α波振幅之變化,發現了兩種不同的氣功態。第一種狀態腦α波之尖峰功率 大幅降低,定義為「入定態」。第二種狀態剛好相反 ,腦α波之尖峰功率大幅增加,定義為「共振態」。另外 ,從實驗數據推論:中國傳統道家在開始練功時是處在「共 振態」,但是在練到高深境界以後,進入「入定態」,而 佛教禪宗的「坐禪」則從修練開始就在練「入定態」。一般人進入氣功態是練功最難門檻。
腹式深呼 吸 簡單易學,站、坐、臥皆可,隨時可行,但以 仰臥於床上,鬆開腰帶,放鬆肢體,思想集中,排除雜念,也可說是進入氣功態為好。 由鼻慢慢吸氣 ,再徐徐呼出。 做腹式深呼 吸,吸氣時腹部鼓脹,呼氣時腹部收縮。時間長短由個人掌握,每分鐘呼吸4~6次。
人的腦波有四種,α波(alpha)、β波(beta)、δ波(delta)、θ波(theta)四種。
腦電圖的波形很不規則,其頻率變化範圍每秒約在1~30次之間,通常將此頻率變化分為4個波段:
α波:頻率為每秒8~13次,波幅為20~100微伏,α波是正常成人腦電波的基本節律,在清醒并閉眼時出現。
β波:頻率為每秒14~30次,波幅為5~20微伏,安靜閉目時只在額區出現,睜眼或進行思考時出現的 範圍較廣,β波的出現一般表示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正常兒童的腦電圖與成人不同,新生兒 以低幅慢波為主,隨著年齡增大,腦電波頻率逐漸增加。
θ波:頻率為4~7次/秒,波幅約為100~150微伏,成人在困倦時常可記錄到此波。
δ波:頻率為0.5~3次/秒,波幅為20~200微伏,正常成人只有在深睡時才可記錄到這種波。
①α波:頻率8~13Hz,波幅10~100μV。大腦各區均有,但以枕部最明顯。α節律是成人和較大兒童。 清醒閉目時主要的正常腦電活動,小兒的α波及節律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明顯。
②β波:頻率14~30Hz,波幅約5~30/μV以額、顳和中央區較明顯。在精神活動,情緒興奮時增多。約有6%的正常人即使在精神安定和閉目時所記錄的腦電圖仍以β節律為主,稱之為β型腦電圖。
③θ波:頻率4~7Hz,波幅20~40μV。
④δ波:頻率0.5~3Hz,波幅10~20μV。常在額部出現。
θ波和δ波統稱慢波,常見于正常嬰兒至兒童期,以及成人的睡眠期。
腦電圖學就是根據記錄曲線變化的波率、波幅、波形、位相、數量、對稱性、反應性、規律性、出現方式及腦波在時間、空間上的分布等主要成份,進行分類、計算與對比分析,做出正常或異常腦電圖的診斷,為臨床診治疾病和科研工作提供客觀依據。
實踐證實,進行靜坐冥想、丹田呼吸法等訓練可以調整腦波,使大腦處於α波狀態。
中國古代道家的修煉家們所說的「心死神活」其實就是壓抑左腦的顯意識而激發右腦的潛意識。當左腦入靜,不生雜念的時候,右腦就會湧現出智慧來。
此外,多聽中外優秀美好的古典音樂,也可以促使大腦分泌出一種「β內啡」,發出令身心愉快、能量大增的α波。這種α波正是在右腦佔優勢時出現的。經常處於α波狀態能夠引導出人的潛在腦力,使記憶力、集中力提升,使靈感、創造力盡情發揮,使身心健康,自然治癒力增強。

「手部運動」預防手部酸痛、手部關節疼痛

隨著科技的發展,引起手部酸痛、手部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引述永昇骨科診所院長 謝明翰 醫師:
①有痛在手指手掌交接處的叫「板機指」。
②有痛在手腕靠近大拇指這一側的叫「媽媽手」。
③也有因為壓迫到正中神經所引起的手指手掌麻木、灼熱和疼 痛刺痛症狀的腕隧道症候群。
④也有長期需要搬重物或工作需要常常轉動手腕的,則是痛在手腕靠近小指這一側。
⑤還有「滑鼠手」,是體內的正中神經在進入手腕部位時受到了壓迫,從而引起食指和中指出現麻木和疼痛等症狀。
那麼,什麼好方法可以預防?
舒筋養生功的 Part One 就是從
手部運動開始!
舒筋養生功 ( Shujin Yangsheng Gong )
(一):手部運動
(1) 手掌按摩(10)【㊟ 1~1】
(2) 握拳(8)【㊟ 1~2】
(3) 轉手腕(8)【㊟ 1~3】【㊟ 1~4】
(4) 手掌對搖(25)
(5) 握拳(4)
(6) 抖手(30秒)
(7) 轉手腕
(8) 甩手(12下)
(9) 腰部舒緩
(10) 一字手 ( 6下)【㊟ 1~5】
☛ 按這裡 舒筋養生功口令01
在中醫經絡的概念裡,人體有12條主要的經絡,大多都是左右對稱,故全身共有24條經絡。在這些經絡裡,有一半的經絡經過雙手,共6條包括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如圖示)
手部運動「板機指」「媽媽手」「滑鼠手」
其中與手部運動相關的主要穴道如下:
【㊟ 1~1】
 ◉魚際穴:大拇指根部和手腕連線的中點。
【㊟ 1~2】

 ◉勞宮穴:手掌正中央,可用中指及無名指彎向掌心,兩指尖所指的中間。
【㊟ 1~3】
 
太淵穴:屬肺經。 位於腕橫紋橈側橈動脈處。 
大陵穴:屬心包經。 位於腕橫紋正中凹陷處。  
神門穴:屬心經。 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四陷處。
【㊟ 1~4】 
 ◉陽谿穴:屬大腸經。 當姆指與食指張開時的凹陷處。
 陽池穴:位於手背橫紋上,中間的尺側凹陷處。 
 陽谷穴:位於腕關節尺側,尺骨莖突的前下緣凹陷處。
【㊟ 1~5】
中府穴:在胸壁外上部,位於第一、二肋骨間隙,距離胸骨正中線六寸。或是由乳頭直上三肋骨,在往外量兩寸,肋骨隙間取穴。
雲門穴: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胸大肌與三角肌之間)凹陷處。距前正中線(璇璣)6寸,當鎖骨外1/3折點下方一橫指,中府上1寸。


 


練「目光」、「吐納」、「踮腳」

今早晨操講解,其中的養生功重點包括:目光吐納踮腳熟悉了姿勢的要領後,進而要求呼吸的配合。
《黃庭遁甲緣身經》云:「目,明也,而主於陽」。道家學說認為,人的一身關竅皆屬陰,惟有人的兩目一點真陽獨存。所以道家內功十分重視兩目的修養,用兩目所存之陽化卻全身之陰。而「踮腳」本身是眾多有益健康的眾多運動方法之一,確實是有益健康的運動。從養生功開始,舒筋養生功法正式進入練氣的領域。(20200620)

(七):頸椎運動

在科技文明的影響下,現代人往往因為低頭看電腦螢幕或手機,頸部的氣血大多不足,不暢通。 要使脖子直回來,透過簡單的「頸椎運動」,轉動脖子和下顎,用下巴「劃圓圈」,「向左」,「向右」,「向下」,「向上」,「劃一」和脖子「左彎」,「右彎」等,藉此運動下顎和頸椎骨骼,頸部肌肉,以及後腦的經絡,連帶調節副甲狀腺分泌, 讓脖子變得有力,隨時隨地都能維持在垂直地面的狀態。這個動作搭配「鼻吸鼻呼」,能更快改善硬頸腦脹,腦力也會大為提升,搭配舒筋養生功「肩部運動」,則能一併消除肩臂痠痛。

頸部穴道
舒筋養生功 達摩養生易筋氣功
①廉泉穴:手指順著喉結往上滑動,會碰到一個凹洞(就在頭跟頸部相交接的地方),就是廉泉穴。  
人迎穴:由喉結往左右兩旁摸,摸至凹陷處即為人迎穴。 約在「喉結雨旁一寸五分(一點五個拇指寬)的位置,按下去可以感覺到頸動脈的跳動。
②風府穴:手指沿著後頸頸椎往上摸,頭頸交接處的凹陷即是風一府穴,約在髮際線處。 
 風池穴:雙手食指從風府穴分別往左下,右下側滑動,碰到凹一陷處即是風池穴。
③天窗穴:喉結往左右兩旁算起三寸五分(四指幅加半個拇指寬)處,位置約在耳垂垂直往下的連線上,會在筋(解剖學上稱為 「胸鎖乳突肌」)後緣摸到一處凹陷,即為天窗穴。
小提示:當有頸椎壓迫神經問題時,頸椎活動,宜遵守專業醫師指示。
☛ 按這裡 頸椎運動口令
☛ 按這裡 肩部運動口令

快速思想練功

快速思想練功,提升氣集丹田效率。
①腹式呼吸,丹田部位做脹縮運動。最好的方法就是躺在床上。
快速思想練功腹式呼吸我的養生運動(科學氣功)
②快速答數,有韻律默想或默念1到10,每秒10次。
科學氣功快速思想練功
③氣巡任督二脈,用吸氣或提肛把氣帶往頭頂,讓它巡行任督二脈。
氣巡任督二脈我的養生運動舒筋養生功快速思想練功
快速思想練功,是前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博士發現可以加速得氣效率,讓氣巡任督二脈,打通阻塞氣結。